作者: chenglap (無想流流星拳) 看板: Gossiping

標題: Re: [好奇]有沒有只要是歐洲人後代的國家就一定進?…

時間: Sat Jul 26 00:42:35 2008

 

※ 引述《hsw5401 (Durham的教授很機車=.=)》之銘言:

: ※ 引述《hsw5401 (Durham的教授很機車=.=)》之銘言:

: 最後一定都是進步國家 , 相對 離澳洲很近的巴布亞紐幾內亞

: 以及菲律賓 由於人民 並不是以 英國人為主的政府以及人民

: 就沒有像澳洲紐西蘭 加拿大 美國 等以英國人為主的政府領導跟人民來的進步

 

與其用好與不好去評論英國的殖民政策, 不如說英國的殖民政策是務

實的.

 

殖民主義現在經常被認為有負面意思, 不過在帝國主義的時代, 殖民

主義是正面詞. 真正的問題, 不是殖民本身, 而是殖民的副作用. 假

設我們完全不理殖民的利益, 一如帝國主義者所說, 認為那是為落後

地區帶來文明的話 (這點正確性其實不低) , 有一點不能否認的是,

殖民本身就是一種揠苗助長的行為.

 

也就是說, 殖民之所以被視為負面, 是因為殖民把很多隔離的地區帶

入工業化的生活和世界市場當中.

 

我們華人基本上一致認為現代化就是好事, 但我們忽視了兩個問題,

第一就是該地的居民在知識和心理上能否適應現代化, 第二就是該地

地理所帶來的經濟價值, 是否使那國家能夠在世界市場生存?

 

首先有一點必須理解的是, 殖民主義當然不是做慈善, 說將文明傳給

落後地區的民族, 是帝國主義興起之後才加上的附會. 建立殖民地當

然是有所求的, 當然也是那個國家認為對自己有利才會做.

 

以西班牙(或者中國也可以這樣看)為主的方式, 是「同化式殖民」,

他們對於殖民的想法就是將一個地方的人, 變成自己人. 讓他們從信

仰, 語言和文化上都和宗主國同化, 所以你可以看到這世界上有很多

地方的官方語言和普及語言都是西班牙文, 那就是這政策的成果.

 

像法國人也在越南推銷自己的自由主義思想, 所以也是同樣.

 

但實際上, 一如賈德戴蒙主張的, 是土地塑造了民族, 不是民族居住

在土地. 一個地方的風土人情和思想, 很大程度就是從當地的地理和

氣候環境產生的. 當白人去到北美洲定居下來, 結果他們的性格和體

格都漸漸變得像印第安人, 既是白人改變了北美洲, 北美洲也改變了

白人.

 

所以西班牙式殖民也產生一個問題, 就是不能完全同化, 在殖民地產

生的「新西班牙人」和祖國就是有不同. 進而產生了既不是西班牙人

也不能算是土著的新民族, 他們的想法, 同時和西班牙人和土著都有

衝突.

 

同樣, 越南人就算受再多的法國教育也好, 他們不是住在法國, 就算

吃法式食物和用法文, 思想也不會跟法國一樣.

 

被殖民後, 新的精英階層, 往往是在宗主國受教育的, 他們回到殖民

地卻是得要接受一個和教育所認識的, 完全不同的社會. 結果他們用

和當地民情不合的方式去處理那邊的問題, 最後是產生更多問題. 這

是很多殖民地日後出問題, 或者被說是「殖民主義遺害」的原因, 因

為他們社會發展當中省略了某些重要的過程.

 

英國式是否特別優越? 如果這問題我們要答是的話, 其實重點是在於

英國人對於殖民地的經營態度不同.

 

和其他殖民國家不同. 他們並非要「製造更多英國人」, 相反他們能

接受跟當地人完全沒同化, 也完全沒打算過平等. 他們建立殖民地的

目的, 並非為了傳播些甚麼, 而是完全為了牟利. 當時, 大部份國家

經營殖民地都是虧本的 (也就是為了國家長遠投資的想法) , 英國卻

能從殖民地大量賺錢.

 

因為他們沒有文化上的目的. 他們對殖民地的態度是, 先讓殖民地依

照本來的當地秩序安穩下來, 他們盡量減少對當地原有地方勢力和政

治的干涉.

 

當地原本的統治者, 他們會繼續保持其政治權限, 當地的經濟, 也並

不刻意去改造, 英國的做法是找到當地一貫遵守的秩序, 然後使自己

站在該秩序的頂峰, 之後就撒手不管. 所以出現「以當地習慣治理」

的原則, 比方說, 接管香港時, 香港還是根據大清律例去辦事, 他們

英國人有關的案件才用英國的法律. 當地人想要拜甚麼宗教, 英國人

也不管你, 英國人認為維持穩定的最佳方式, 就是保持原狀.

 

作為工業化的火車頭. 這跟當年民族主義盛起, 一切主張改革, 工業

化的其他歐洲列強大異其趣, 英國人的殖民是相當保守自私的, 也相

當現實的.

 

會有這種不同的角度, 很可能跟曾經在北美殖民地出過很大的損失,

受了教訓有關係.

 

英國人不動當地的語言, 文化, 生活, 法制, 與當地人隔離, 然後掌

管對外的貿易渠道, 採購當地的出產, 售出外來的貨物. 任何施加的

制度, 都只在有必要維持商業利益時才施加, 例如公務員架構, 法制

, 衛生設施, 公路等. 他們沒甚麼大無畏精神, 救世思想或者意識形

態, 一切就是錢, 而且殖民地不能生產那麼多價值和利潤, 他們也不

會投資多過其收益.

 

這也使當地人的反抗降到最低, 英國人實際上提供的, 只是「連接市

場的出入口」, 其他一切事情都只是交給市場去處理. 而他們也只處

理任何不得不處理的問題, 他們不努力做傳教, 宣傳之類的工作, 與

其說他們是尊重當地人, 不如說他們根本就不想花多餘而不知道有沒

有實用價值的錢.

 

他們公然的霸佔所有市場利益, 但土著也不會因此抗議, 畢竟當地人

根本就對世界市場沒有概念. 對於他們而言, 英國人只是一群自閉小

圈子的交易對象, 他們會收購你的產物, 以及賣給你各種古怪洋貨而

已.

 

這種不踢不動的殖民精神, 可以說是在管治上最消極的, 但同時帶來

的負面副作用卻是最少的. 要比喻的話, 就像是一個國家積極發展工

業反而帶來環境污染, 隨隨便便而讓環境保留下來一樣.

 

事實上當地的社會還是依照本來的脈絡去發展, 而發展的方式並非「

同化」, 而是當地人會從觀察英國人, 或者被英國人僱用當中, 取用

自己覺得有用的部份. 事實上大部份殖民地人民, 都欠缺對英國的身

份認同, 而只產生對自己的身份認同, 即使以白人為主的殖民地, 如

澳洲和加拿大也不例外.

 

隨著認識的增加, 漸漸當地人也意識到自己在世界市場的地位, 而感

到根本沒必要給予英國人太多的好處. 而產生獨立的意識, 直至第二

次世界大戰, 英國為了作戰, 要了殖民地很多資源, 這種殖民方式也

導致了大英帝國的瓦解.

 

因為那些殖民地人民覺得和英國只是合作對象, 不是英國人, 所以當

然不可能免費幫英國打贏一場仗. 他們覺得英國人虧欠了殖民地, 即

使英國人不願意也好, 殖民地的獨立被視為戰爭的應得結果.

 

然則, 因為英國人的殖民是經濟殖民, 政治上和名義上雖獨立, 但長

久取用英國市場的結果, 就是對英帝國市場難以捨棄. 英國看準這一

點, 成立了英聯邦, 英國沒有在政治上再能控制任何一個國家, 但各

地亦不抗拒英國成為一個合作對象, 英國作為英聯邦市場的中樞點繼

續牟利和存在.

 

而倒過來說, 因為長久的穩定治理, 加上經濟上得到英聯邦市場的維

持, 自然獨立了的殖民地在政治和經濟上都不會有太嚴重的改變. 這

是日後英國殖民地的情況多數比其他國家的殖民地良好的原因.

 

我們可以看出一個重點, 就是英國殖民地和宗主國一樣, 他們的合作

不是建基於忠誠, 而是建基於功利. 這是否最良好的殖民? 那我們必

須理解的是, 這種體制是有缺點的. 就是殖民地並沒有忠誠和犧牲精

神.

 

所以相比起其他國家的殖民地. 英國的殖民地對外侵的抵抗能力是特

別弱的, 在越南會有抗日遊擊隊, 在香港和新加坡, 抵抗就相當的有

限, 而日本侵略印度時, 也輕易組織了印度人去抗英. 如果英國陷入

激烈的殖民地爭奪戰中, 這種體制有致命的弱點.

 

但英國在上個世紀, 有超越全世界的強大海軍, 建立了一個不列顛和

平, 使任何國家都不敢動英國的殖民地. 才使這種殖民體制變得可行

, 如果是別的國家去實行, 他們卻沒有海軍和對和平的自信.

 

而且, 是因為英國本身有發達的資本主義貿易網絡, 這種世界市場經

濟才成立, 否則英國根本不可能從一些偏遠地區的小島 (像香港) 獲

得利益, 其他國家的工業化都比較後期, 而且很多時建基的都不是世

界市場. 就算他們用這方式去管治殖民地, 也許既不能得到貿易利益

, 也不能得到文化利益, 最終一無所得.

 

雖然其他國家的殖民地不能算有英國的成功, 但至少像西班牙語能夠

傳達很廣闊的地域, 以及葡萄牙語由一介小國的語言, 偏及巴西這麼

大的土地和人口, 而他們的文化和信仰(例如天主教)基本上在南美等

殖民地, 變種地生存下來, 也許政治未必穩定, 可是他們也不是一無

所得的.

 

而且這些前殖民地也許政治動盪, 但不見得人民就生活在水深火熱,

這是兩回事. 大英帝國作為十九世紀的勝利者, 這些殖民地雖然獨立

, 其實也分享了大英帝國的一些遺產, 例如市場, 相對而言, 其他殖

民國家的殖民地打從一開始就沒有這福利. 要比較起來也未必公平.

 

補個八卦是, 前美國殖民地菲律賓, 在獨立多年後的今天, 還是一直

有呼聲想要回歸美國變成五十一洲的.

 

--

 

基於飲水思源的理念, 還是該打的廣告,

 hkday.net --- 碩果僅存還願意和其他地區轉信的香港 BBS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18.252.90.21

推 carb2u:專業                                                     07/26 00:44

→ Realthugz:chenglap文章  必屬佳作                                07/26 00:44

推 VVax:                                                           07/26 00:47

推 aoishingo:英聯邦-->大英國協 才對喔                              07/26 00:48

→ chenglap:香港叫英聯邦, 另補一件事, 日本殖民臺灣是西班牙式.      07/26 00:50

→ chenglap:所以造就了臺灣人比較高的歸屬感, 和香港其實有分別.      07/26 00:50

→ chenglap:香港對英國歸屬感較弱.                                  07/26 00:50

→ chenglap:文章不要過譽, 畢竟我說的話很多都是從書節錄的.          07/26 00:51

→ chenglap:同樣, 臺灣人對日本的抵抗也較香港大, 因此情況相同.      07/26 00:54

推 uka123ily:西班牙出生的叫半島人,美洲出生叫本地人                07/26 00:55

推 thirdlittle:看起來滿不錯的                                      07/26 00:56

→ uka123ily:本地人無法掌握政治權力  只有經濟能掌握                07/26 00:56

→ uka123ily:獨立戰爭時同仇敵愾  但是政治權力一真空就導致爭鬥      07/26 00:57

→ chenglap:是的, 這補充很重要. 也解釋了為何日後政治動盪.          07/26 00:59

→ chenglap:同化政策的特色是, 親者奇親, 仇者奇仇. 社會反而分化.    07/26 01:00

→ a36039681:大英帝國                                              07/26 01:01

→ chenglap:「同化」一事會令抗拒者更抗拒, 這點是很多人忽略的.      07/26 01:01

推 howard6101:那為啥當初殖民台灣的要是日本不是英國~"~趴數差真多    07/26 01:02

→ kani:台灣政治自由度一直是中日韓當中最低的(日本殖民時期)       07/26 01:02

→ kani:韓國已經有地方選舉之時 台灣還在搞議會請願運動              07/26 01:03

→ kani:這點加深台灣人賭爛度呀-,-                                  07/26 01:03

→ chenglap:英國根本就沒有想要臺灣的誘因.                          07/26 01:04

推 uka123ily:英國自己的殖民地都快要管不完了                        07/26 01:06

→ chenglap:日本的帝國議會不接納殖民地議員是一個大敗筆.            07/26 01:06

推 MadBritMania:推薦這篇文章                                       07/26 01:06

推 kani:光是台灣跟韓國政治開放度都有差別待遇了                     07/26 01:07

→ chenglap:韓國和臺灣的分別是韓國一貫有小中華思想. 臺灣沒有.      07/26 01:08

→ chenglap:所以韓國對日本統治的反感是在於自己的尊嚴被辱.          07/26 01:08

→ ROCAF:台灣是古早年代就提倡去中國化嗎?                           07/26 01:09

→ chenglap:臺灣本身因為是移民後代, 重視的是生活和安全.            07/26 01:09

推 Realthugz:我來台灣才知道 commonwealth中文叫大英國協             07/26 01:09

→ chenglap:不是, 「小中華思想」不是中國化, 而是「中央化」.        07/26 01:09

→ chenglap:也就是自己是可見世界之核心之一的想法.                  07/26 01:10

→ chenglap:韓國有這種感覺, 認為自身是東亞三國的中心交匯點.        07/26 01:10

→ ROCAF:難怪韓國人會說什麼都他們發明的                            07/26 01:10

→ chenglap:臺灣卻只有人民, 沒有朝廷.                              07/26 01:11

→ kani:人人都是韓國人呀!                                         07/26 01:11

→ chenglap:自然談不上產生「小中華思想」, 因為自知是邊緣地帶.      07/26 01:11

→ chenglap:中國南方如廣東也沒有「天朝心態」便是如此.              07/26 01:14

→ chenglap:因為即使自我認同是中國人, 卻從不感到自己在核心.        07/26 01:14

→ chenglap:相反很認知到自己只是核心最外圍的邊緣和前線而已.        07/26 01:15

→ chenglap:但韓國, 中原和日本都自感到一個核心, 大家觀念真的不同   07/26 01:16

推 ROCAF:所以港仔在某些方面的想法跟台灣有類似之處?                 07/26 01:16

→ chenglap:重點是, 環境產生思想. 不是思想相似, 而是環境相似.      07/26 01:17

→ chenglap:長期在那樣的環境下, 就算有信仰也會慢慢瓦解的.          07/26 01:17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hoi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