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http://research.ncku.edu.tw/re/news/c/20071116/2.html

 

內一年刊載於國際知名期刊Nature雜誌之論文總篇數不及十篇,而國立成功大學地球動力系統研究中心博士後研究員、亦為中國科學院廣州地球化學研究所研究員周厚雲的一篇「湖光岩沈積物中的鈦(Ti)指示冬季季風嗎?( Lake Titanium Records the Winter Monsoon? )」研究論文不僅推翻刊載於2007年1月「自然(Nature)」雜誌德國學者Yancheva et al.的「間熱帶合區對東亞季風之影響(Influence of the Intertropical Convergence Zone on the East Asian Monsoon)」的論點,更深獲Nature雜誌編輯部高度激賞與肯定,躍登2007年11月出刊的Nature雜誌上,殊屬不易,顯示成功大學教授之研究水平已達國際一流水準。

德國學者 Yancheva et al. 發表之「間熱帶合區對東亞季風之影響」文章,發現湖泊沈積物的鈦濃度能反應中國歷代盛衰及瑪雅文化的變遷歷史,期間雨水豐沛期國力強盛、社會富饒;乾旱期則多戰亂,主要原因是受冬季季風影響。不過,國立成功大學地球動力系統研究中心博士後研究員周厚雲的「湖光岩深積物中的鈦(Ti)指示冬季季風嗎?」研究,卻發現鈦的來源是受湖泊水文的控制,與冬季季風強弱並無直接關連性。德國學者 Yancheva et al. 嘗試應用華南沿海湖光岩湖泊沈積物中的鈦含量,高精度重建最近 16,000 年以來的冬季風演化,並以之說明中國歷代盛衰受冬季季風影響。不過周厚雲的研究發現湖光岩中的鈦應該主要來自湖泊流域,沈積物中的鈦含量可能與湖泊水文變化有關,由鈦通量計算及其他地球化學證據推翻了德國學者Yancheva et al.的論點,是古氣候科學研究的新發現。

成功大學「地球動力系統研究中心」是以原有地科系「大學學術追求卓越計畫團隊」及物理系「紅色精靈研究團隊」為本體,配合與中研院、中大、師大、中山、科博館和海博館等合作項目之開展,整合地球化學、生物學、同位素動力學、海洋學、衛星遙測和大氣物理學等相關領域人力及設備資源而設,專注於精準觀測「地球動力系統」之變遷,不僅嘗試正確解讀過去變遷紀錄,同時評估現在及未來之環境演化,以探究其變遷原因及對人類生活福祉之影響,預期五年內提升至亞洲一流之研究水準,十年內躋身國際知名學術中心之列。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hoi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